竹木茶具的使用范圍較廣,在我國茶史上,很多地方的農村,甚至包括產茶地區,竹木茶具都得到了廣泛應用。人們用竹碗或木碗泡茶飲用,竹木茶具以其價廉物美的優點而流傳廣泛。然而現在,已經很少見到人們用竹碗、術碗來泡茶飲用了,但是用來裝茶的木罐、竹罐卻仍然十分普遍。作為竹木茶具之一的竹片茶罐,現在已經作為一種藝術品,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,不僅具有觀賞價值,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。
竹木茶具從使用到淘汰,經歷了一定的歷史變遷。在隋唐以前,雖然飲茶已經在我國開始逐漸流行起來,但仍 然屬于粗放型飲茶。因而當時用來飲茶的器具,除了陶瓷器具之外,民間使用 最多的便是用竹木做成的茶具,即竹術茶具。陸羽在他的《茶經·四之器》中列舉了種類繁多的茶具,其中大多數茶具都是用竹木做成的。這種竹木茶具,不僅原材料來源廣泛,而且制作方便、快捷。同時也不會污染到茶葉本身的味道,對人體又不會產生傷害,因此一直廣泛受到茶人的好評。竹木茶具的優點顯而易見,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缺點,即使用時間不長,并且無法長久保存,因而使其失去了文物價值。
清代時,出現在四川的一種竹編茶具,主要品種有茶盅、茶杯、茶托、茶壺、茶盤等。它不僅是一種工藝品,具有重要的欣賞價值,同時又富有實用價值,這種竹編茶具多為成套制作。竹編茶具由內胎和外套兩部分組成,人們多用陶瓷類飲茶器具作為內胎,外套采用精選的慈竹,經過劈、啟、揉、勻等多道工序的加工后,制成的竹絲如頭發般柔軟粗細,再經過烤色、染色,根據茶具內胎的形狀及大小編織嵌合,從而使其成為一套整體如一的茶具。這種竹編茶具,不僅美觀大方,色調和諧,還能夠有效地對內胎形成保護,以減少損壞。此外,竹編茶具在泡茶后由于有外胎的存在而不易燙手,同時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。因此,人們購置竹編茶具,其重點往往不在于使用,而是用于擺設和收藏。